【電針能代替古代補瀉手法嗎?】
文章分類:中醫養生
你也會想看的:【感冒會引發腎炎嗎】
電針是通過電針機將微弱的電流輸送到穴位上,使人體??局部的神經、血管、肌肉興奮或抑制,從而調節功能平衡,達到消炎、止痛、解痙、活血、消腫等功效。電針可以用來部分代替醫者在病人留針期間的行針手法,減輕術者工作量,臨床上有較好的療效。古代的補瀉手法已有悠久歷史,行針手法在人體也產生一種微電流,但不是從外來輸入的,而是術者操作時毫針與肌膚摩擦所產生的生物電流。 補瀉手法是根據病人身體的寒熱與虛實、正氣與邪氣盛衰的情況進行施治,經捻轉、提插,病者隨之出現的酸、麻、賬感循行傳導,並轉化為治療效應;電針治療,則是因輸入助電能,使毫針與肌膚一起跳動,並不需要術者施行手法,故沒有針感上下左右傳導作用。臨床實例表明,大多數病人使用電針有效,用補瀉手法也有效。但也有少數病人用補瀉手法無效,用電針有效。亦有少數病人用電針無效,用補瀉手法有效。兩者優缺點比較,補瀉手法可以靈活掌握,因人、因時而異,行針產生的電能來自人體本身的生物電,不易被機體所適應。 電針機的被型較為單一,機體則容易形成適應性。有些學者認為電針是一種外來電,如對刺激強度、治療時間掌握不當,會幹擾人體的生物電場。如痿癥病人用電針治療後,常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