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最普遍的走罐療法--背部走罐】
文章分類:中醫養生
你也會想看的:【濕熱一瞬間】
走罐療法是以杯罐作工具,在杯罐口及病變部位塗以適量潤滑劑,借熱力排去其中空氣,產生負壓,使之吸著於皮膚,然後,用手推動杯罐在病變部位來回滑動,從而使皮膚產生潮紅或瘀血現象,以防治疾病的一種方法。走罐療法集溫灸、拔罐、刮痧、按摩和藥物療法於一體,綜合作用於全身,做到“有病治病、無病強身,”讓身體真正好起來。
走罐的方法及分類
走罐法適宜於面積較大,肌肉較豐厚的部位,如脊背、腰臀、腿部等部位。最好使用閃火法吸罐。走罐時,先在所走部位塗上一層凡士林等潤滑劑,再將罐拔住,然後醫者用右手握住罐底,稍傾斜,在罐口後半邊著力,前半邊略提起,行推動手法罐體的運動方向以循肌肉分佈方向或經絡循行路線為主,一般背部走罐宜上下移動,胸部應按肋骨走行方向來回移動,上下肢、腹部宜旋轉移動),直至走罐部位皮膚紅潤、充血或出現瘀斑時,才將罐取下。具體包括局部和循經走罐法兩種:
局部走罐 以病變部位為中心,進行較小范圍的上、下、左、右旋轉推行。如肩周炎,可以在肩部作順逆時針走向的緩慢旋轉。
循經走罐 以與病變相關聯的經脈為主,進行較大范圍的循經走罐治療。如腰肌勞損,即循經過腰部的督脈經和膀胱經作上下往返移動的走罐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