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治療秋咳宜潤燥】
文章分類:中醫養生
你也會想看的:【13個月寶寶發育指標】
進入秋冬季節,咳嗽聲此起彼伏,特別是老人、孩子,一旦感染風寒,咳嗽的毛病就遷延不愈;有的白天好好的,到瞭晚上就開始咳個不停。一些體質不好的年輕人,在氣候變化刺激下,機體調節失去平衡,也反復咳嗽。臨床遇到這樣的咳嗽該怎麼辦呢?
秋天氣候變得幹燥,中醫稱之為“秋燥”。中醫認為,在五行中,肺與秋同屬於金,故肺與秋令相應。肺為嬌臟,喜潤惡燥,若是受到燥邪侵害,肺氣壅遏,氣道不利,肺氣失宣,易引發秋燥咳嗽。秋季燥咳雖然不是嚴重的疾病,但是稍有疏忽,仍可能會因此釀成氣管炎和支氣管炎,所以應引起重視。
燥咳屬於外感燥邪,治療上應以宣散祛邪為主。中醫學認為,燥咳因其病因的不同,又分為溫燥燥熱)和涼燥風燥)兩種,在治療上也有不同的特點。
溫燥一般發生在初秋,此時天氣還比較熱,易感受燥熱之邪,溫燥咳嗽是燥而偏熱的類型,常見癥狀有幹咳無痰,或者有少量黏痰,不易咯出,甚至可見痰中帶血,兼有咽喉腫痛,皮膚和口鼻幹燥,口渴心煩,舌邊尖紅,苔薄黃而幹。初發病時,還可有發熱和輕微怕冷的感覺。治以疏風清熱,潤燥止咳,方選桑杏湯:桑葉、杏仁、北沙參、浙貝母、豆豉、梔子皮、梨皮。熱甚傷津較重,加天花粉、麥冬;咽幹而痛,加射幹、桔梗、甘草;痰黏難咯,加瓜蔞皮、前胡、麥冬。若病久,氣陰兩傷者,可用清燥救肺湯加減:生石膏、桑葉、麥冬、太子參、胡麻仁、杏仁、枇杷葉、阿膠烊化)、甘草。痰稠難出加桔梗、前胡、瓜蔞皮;咯血加側柏葉、白茅根、藕節炭、連翹;津傷甚者加石斛、生地、北沙參;大便不爽加大黃、檳榔、當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