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秋冬進補有講究】
文章分類:中醫養生
你也會想看的:可以讓秀發變得有光澤的護發食物
“補”,目前已經成為秋冬季節保健的主流,是針對“虛”而言的,隻有人“虛”時才需進補,而單說一個“虛”字是遠遠不夠的,還應該進一步分清是陰虛、陽虛、氣虛、血虛還是心肝脾肺腎哪一種虛,或哪幾部分同虛。既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,也不能東墻虛瞭補西墻,是無補於事的,謝茂新藥師表示。
那該如何正確使用中藥材以適時進補呢?
秋冬進補因人而異
區中醫院的朱醫生告訴記者,秋冬時令進補應按各人的性別、年齡、體質、勞逸、心情等不同情況而有所區別。氣虛者一般表現為倦怠乏力,動輒氣喘,面色較白,食欲不振,大便不實,舌淡,常用補藥有高麗人參、粉光參、黃耆、淮山、大棗、四君子湯、補中易氣湯;血虛者一般表現為頭眩目花,耳鳴失聰,心悸失眠,口唇指甲發白等,常用補藥有四物湯、當歸補血湯、歸脾湯、黃耆、阿膠、熟地等;陰虛者表現為口渴咽燥,虛煩不眠,手足心發熱,便秘,午後低熱,盜汗,腰酸遺精等,常用補藥有百合、柑杞、大補陰丸、大味地黃丸等;陽虛者主要有形寒怕冷,四肢不溫,腰膝酸軟,陽痿早泄,肢體浮腫,大便溏泄,舌淡胖,脈沉而遲等癥狀,可以多補些冬蟲夏草、鹿茸、人參、蛤蚧、肉桂、附子、胡桃肉、十全大補、腎氣丸等。這幾種虛證可以單獨出現,也可以是兩種或幾種相兼出現,所以在進補時必須謹慎,根據病癥的不同來量身用藥。而高麗參、粉光參、洋參、黨參、當歸規、川芎、淮山、蓮子、紅棗、黑棗、白果、白芍及肉桂等中藥材一般都適合全傢享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