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醫推拿不為人知的源頭】
文章分類:中醫養生
你也會想看的:【秋季耳朵易瘙癢?教你酒精止癢法】
中醫推拿,又稱“按摩”、“按蹺”、“導引”、“案扤”、“摩消”等。是依據中醫理論,在體表特定部位施以各種手法,或配合某些肢體活動,來恢復或改善身體機能的方法。按摩推拿是人類最古老的療法之一,屬中醫學重要部分。
中醫推拿簡便安全,療效顯著,一直被廣泛應用。追根尋源,西方的 massage 是由中國古代“摩消”一詞音譯而來,相反將 massage 譯成中文,現今通常解為“按摩”。從施行方式來看,現代按摩和傳統中醫推拿有一些區別。現代按摩僅數百年歷史,手法種類較少,主要作為放松肌肉,促進血流,解除疲勞,舒緩心身的目的。傳統中醫推拿 (按摩)已有千年悠久歷史,手法種類繁多,可以治療內、外、婦、兒及骨傷科等疾病。
據文獻記載,中醫按摩發源於河南洛陽區。早在秦漢時期已有專著《黃帝岐伯按摩十卷》,說明秦漢以前,按摩已成為一種比較成熟的醫療手段。雖然該書早已失傳,幸而同期完成的經典《黃帝內經》中,亦有不少相關章節;對於按摩起源、手法、臨床應用、適應癥、治療原理都有闡述。醫聖張仲景在《傷寒雜病論》中,最先提倡“膏摩”療法,即將配制好的膏藥塗抹在患者體表,然後用手法在其上撫摩擦揉,具有手法與藥用雙重作用,這不僅提高療效,亦擴大瞭按摩的應用范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