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眩暈】
文章分類:中醫養生
你也會想看的:【鼻竇炎的最好治療方法】
【概述】
眩是眼目昏花,暈是頭腦旋轉,二者同時並現,統稱眩暈。其急性發作之重癥,屬於急癥。眩暈之病證名雖始見於《三因極一病證方論》,但在《內經》中早有記載。在《內經》、《傷寒論》中已有用針灸針灸治療的記載,在《針灸甲乙經·卷之十》所述:“風眩善嘔,煩滿,神庭主之”。類似內耳眩暈病。該書還註意瞭用配穴治療本證。到唐宋時期,治療本證多用灸法,還使用火針,《備急千金要方》、《太平聖惠方》等有此記載。宋·竇材曾記錄針灸治療重癥眩暈一則:“一人頭風發則旋暈,嘔吐數日不食,餘為針風府穴”,並配合藥物而“永不發”《扁鵲心書·卷上》)金元時期,李東垣、張子和等采用放血療法治療本證。 現代醫學中之內耳眩暈病等可歸入本證范疇。
【病因病機】 眩暈病因病機頗為復雜,如心脾氣血不足,不能上榮於腦;肝腎陰精虧乏,肝陽上亢,上擾清空,跌仆所致頭部損傷,瘀血阻滯等。這裡僅選擇急重常見的痰濁中阻所引發的眩暈加以論述。該證多因恣食肥甘或勞倦太過,七情過極等損及脾胃,健運失司,中阻氣機,清陽不升,濁陰不降,發為眩暈。
【辯證分型】
痰濁中阻,癥見眩暈陣作,旋轉不已,耳鳴耳閉,難於站立,動則暈甚,嘔吐惡心,胸悶脘痞,甚則汗出,面色蒼白,脈象弦滑,舌苔白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