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醫解答:常見病艾灸時如何選穴】
文章分類:中醫養生
你也會想看的:5大瘦身減肥陷阱 你不可忽視
中醫艾灸指使用艾絨或其他藥物放置體表的腧穴或疼痛處燒灼、溫熨。借灸火的溫和熱力及藥物作用,通過經絡的傳導,以溫通經脈、調和氣血、協調陰陽、扶正祛邪,達到治療疾病、防病保健、養生美容之功效,《醫學入門》亦說:“藥之不及,針之不到,必須灸之。”可見灸法很早就被人們所重視,由於其安全性高、無毒副作用、養生保健,因此流傳很廣。
中醫教你常見病艾灸時如何選穴
那麼不同疾病艾灸時我們應該選用什麼穴呢,下面咱們來學習一下:
1、腸胃不好:艾灸足三裡,神闕,中脘、脾俞、胃俞。
2、腎虛:艾灸腎俞、關元、足三裡、八髎穴。
3、大便不爽:艾灸(懸空灸)近10天肚臍和臍周、足三裡。
4、反流性胃炎:化膿灸的方式在中脘穴、足三裡、豐隆。
5、膽囊息肉:艾灸關元、期門、日月、陽陵泉。
6、扁桃體炎:艾條灸下頜下的扁桃體點和大椎穴。
7、胃與十二指腸潰瘍:用四眼艾灸盒在腹部的胃經大面積艾灸,還有用單眼灸。
穴位:中脘穴(位於腹正中線臍上4寸處)、足三裡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