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《黃帝內經》論情志】
文章分類:生活養生
你也會想看的:抗衰老吃什麼 推薦三款除皺抗衰好食物
情志,是七情和五志的合稱。七情是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七種情緒的總稱。五志是怒、喜、思、憂、恐五種志意的總稱,《黃帝內經》將其分屬於五臟:心志喜,肝志怒,脾志思,肺志憂,腎志恐。
七情和五志皆由五臟功能化生,是人之常情,缺一不可。七情和五志的表現形式不一樣。七情相對五志而言,是在外來刺激作用下表現於外的情緒;五志是在外來刺激作用下隱藏於內的志意。情志是神的重要表現形式,常稱其“神志”。
《靈樞·本藏》強調,“志意者,所以禦精神,收魂魄,適寒溫,和喜怒者也……志意和則精神專直,魂魄不散,悔怒不起,五藏不受邪矣。”說明正常情況下,七情和五志在維持身體健康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無可取代的。
情志過用或失控容易導致疾病,甚至可以說是重要的致病因素。《素問·經脈別論》說:“生病起於過用”。《素問·舉痛論》指出,“怒則氣上”、“喜則氣緩”、“悲則氣消”、“恐則氣下”、“驚剛氣亂”,“思則氣結”。《素問·陰陽應象大論》說,“怒傷肝,悲勝怒”、“喜傷心,恐勝喜”、“思傷脾,怒勝思”、“憂傷肺,喜勝憂”、“恐傷腎,思勝恐”。《素問·血氣形志》具體說明形志關系及形志過用與疾病發生的規律性聯系:“形樂志苦,病生於脈……形樂志樂,病生於肉……形苦志樂,病生於筋…·一形苦志苦,病生於咽嗌……形數驚恐,經絡不通,病生於不仁。”形,指軀體;志,即情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