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秋食養生三部曲】
秋天,暑往寒來,氣候逐漸由熱變涼,人體陽氣開始潛藏於內。秋季氣候變化較大,作為與大自然息息相關的人來講,在飲食上要順應這種變化,並進行適當調整,註意以下三個階段的不同。 初秋 盡管暑熱未退,“秋老虎”頗兇,但在解暑降溫的同時,要適當減少冷飲以及寒涼食物的攝入。俗話說“秋瓜壞肚”,對各種瓜類宜少食,以防損傷脾胃陽氣。此時正值古人所稱長夏季節,雨水較多,空氣濕度大,由於濕易傷脾,可影響人體對食物的消化,以致出現食欲不振,因此,應適當加入扁豆、豇豆、薏苡仁等健脾利濕之品煮粥食用,以助脾胃運化。另一方面,炎熱而又潮濕的氣候,極適於病菌繁殖,兼之人體胃腸功能經盛夏消磨,處於一年四季中的低谷期,飲食稍有不慎,即可導致腸道傳染病的發生,故要把好食品衛生關,嚴防病從口入。入秋之後,可適當增加營養物質的攝入,如蛋白質及碳水化合物等,以補充人體在夏日的消耗,但要註意,此時人體消化功能較差,大量進各種肉食,會增加脾胃負擔。根據“秋宜平補”的原則,宜選擇既有營養又易消化的食物,如魚、瘦肉、禽蛋、奶制品、豆類以及山藥、紅棗、蓮子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