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針灸取穴原則】
文章分類:中醫養生
你也會想看的:怎樣吃薑最健康
腧穴,是針灸處方的主要內容之一。人體有361個經穴,另有眾多的經外奇穴。要想選好腧穴,首先應瞭解穴位的特性及其主治功能。隻有依據經絡、腧穴理論,結合臨床具體實踐,才能合理地選取適當的腧穴,為正確擬定針灸處方打下基礎。針灸處方中腧穴的選擇,是以陰陽、臟腑、經絡和氣血等學說為依據的,其基本原則是“循經取穴”,這是根據“經脈所通,主治所及”的原理而來的。因此,在“循經取穴”的指導下,取穴原則可包括近部取穴、遠部取穴和隨證取穴。
近部取穴:近部取穴是指在病痛的局部和鄰近的選取腧穴,它是以腧穴近治作用為依據的。其應用非常廣泛,大凡其癥狀在體表部位反映較為明顯和較為局限的病證,均可按近部取穴原則選取腧穴,予以治療。例如,眼病取睛明、球後、攢竹、風池等,鼻病取迎香、巨髎,面癱取頰車、地倉,胃痛取中脘等,皆屬於近部取穴。
遠部取穴:遠部取穴在距離病痛較遠的部位選取腧穴,它是以腧穴的遠治作用為依據的。這是針灸處方選穴的基本方法,體現瞭針灸辨證論治的思想。遠部取穴運用非常廣泛,臨床上多選擇肘膝以下的穴位進行治療,在具體應用時,既可取所病臟腑經脈的本經腧穴本經取穴),也可取與病變臟腑經脈相表裡的經脈上的腧穴表裡經取穴)或名稱相同的經脈上的腧穴同名經取穴)進行治療。例如,咳嗽、咳血為肺系病證,可選取手太陰肺經的尺澤、魚際、太淵本經取穴),也可選擇與足太陰脾經的太白同名經取穴);胃脘疼痛屬胃的病證,可選取足陽明胃經的足三裡,同時可選足太陰脾經的公孫表裡經),面部疾患選取合谷,目赤腫痛取行間,久痢脫肛取百會,急性腰扭傷取水溝等,均為遠部取穴的具體應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