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寒露後三招助魚種越冬】
現在各地養殖商品魚生產有瞭很大的發展,但是培育魚種和魚種的越冬技術,尚未被廣大漁民認識和掌握。其實搞好魚種越冬並不難,隻要根據實際情況,按其所需,采取相應的有效措施,就能提高魚種的越冬成活率。
密度應適中。隨著水溫下降,魚類活動量相應減少,耗氧量也相應降低,所以,越冬魚種的密度可適當大於飼養期。但不能盲目增加密度,同時,不同品種、規格的魚種耗氧情況不同,放養時要留有餘地,一般以水中含氧量降低到3毫克/升時為限,但冬季浮遊植物光合作用放氧量也低,最好在5毫克/升以上作為安全系數。管理中應定期測量水中溶氧。越冬魚種放養密度究竟以多少為佳,這要看魚種的大小和品種、魚池條件、地理位置等而定。在長江以南地區,魚種規格11厘米左右,水深1。5米,一般畝放1。5-2萬尾,如果水源條件好,池塘遊泥少,可適當多放些;水深在1。5米以下,魚種規格達13-20厘米,進水困難的池塘,其放養量應減少20%左右。
適當投食保膘。一般溫水性魚類,當水溫下降到10℃左右,對其食欲雖有影響,但其消化機能並不很弱,對肥、飼仍有一定的需求。當水溫下降到7℃時,鰱、鳙魚還會少量濾食,草食魚類也會到水面吃草白菜葉等青料),水溫下降到4℃時魚種才呈休眠狀態。而在長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區,水溫很低的時間不很長,如果魚種進入越冬後就不給食,使它們處於饑餓狀態,那麼越冬前體內脂肪、蛋白質等的能量儲存是不足以使魚種熬過漫長的冬季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