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“多事之秋”重“養護收藏”】
文章分類:中醫養生
你也會想看的:杏仁雪梨瘦肉湯潤肺止咳
立秋後,自然界陽氣漸收,陰氣漸長,氣候也由熱轉涼,進入“陽消陰長”的過渡階段。應特別註意“養護收藏”保養原則,調養秋燥癥狀,預防小感冒,也要註意情緒放松、小心憂鬱。
雖然初秋濕熱,但中秋後雨水漸少,天氣幹燥,通常是白天熱,入夜涼,身體有不適癥狀,很容易傷風感冒,舊病也容易復發,即所謂的“多事之秋”。
因此秋季養生要適應自然環境的變化,註意保養內守之陰氣,以“養護收藏”為原則調養身心,“春夏養陽,秋冬養陰”,秋為轉換時期,即將進入冬寒,應養精蓄銳,以應付來年春夏生長發育時期。
秋為“金”當令,而“金秋之時,燥氣當令”,此時燥邪之氣易侵犯人體,傷津耗液,而產生眼幹、眼澀、口渴、口幹、鼻燥、皮膚幹燥等癥狀,也就是所謂的秋燥證,故秋季飲食應以潤燥為原則。
許多食物具有滋陰潤燥的功能,例如芝麻、蓮藕、蜂蜜、梨、柑橘、柿子、枇杷、杏仁等,也可以適辛多酸,酸味能收能澀,有健脾生津、收斂固澀的作用,如山楂、烏梅等。辛味能散能行,具有宣開發散、行氣活血的作用,如所謂的五辛──蔥、薑、蒜、韭、辣椒,以及胡椒、酒類等。